在九江市2020年“全國科技工作者日”座談會上,一位獲獎代表貫融“醫研結合”、揭示“知識價值”的發言,引起與會領導和同仁的關注。這位發言者,就是九江市首屆十大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、九江市第三人民醫院傳染病學博士沈國俊。
沈國俊,出生在湖口縣文橋鄉的一個貧寒農家,“做一名救死扶傷的醫者”,是他的初心,“心懷仁心仁愛,做一名醫德高尚的好醫生;潛心科學研究,做一名技術高超的好醫生”,是他人生的方向。
2013年7月南方醫科大學博士畢業后,供他選擇的道路很多,可以去香港或國外做博士后,可以留在廣州、深圳等沿海城市知名醫院工作,但他考慮“投身人才相對稀缺的地區,更利于作用的發揮”。于是,他毅然回到家鄉,入職九江市第三人民醫院。
“知其然,知其所以然”是博士的過人之處,“庖丁解!笔降氖┲,使沈國俊常常救人于生死邊緣,他知識的價值也得以實現。家往湖北黃梅小池鎮的56歲的李女士,因膚黃、尿黃、乏力,先后在當地和省級醫院治療,治療未見明顯效果后,省級醫院提出了“肝移植”的方案?嘤诮洕鷹l件限制,李女士轉診九江市第三人民醫院。沈國俊在完善檢查后,在亞急性肝衰竭、急性黃疸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基礎上,增加了“真菌感染”的新診斷。根據新的診療思路,相應給予抗真菌治療和聯合抗感染治療,李女士的病眼看著一天比一天好,患者和家屬喜出望外,連聲稱奇。等到出院,醫囑的主要內容已是糖尿病等常見疾病的管理。
圖源:九江健康之聲湖口雙鐘鎮58歲的徐先生,在當地和省級醫院反復治療若干次,病情沒有好轉,體重由140斤陡然下降至90年。打算放棄治療的徐先生,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找到沈國俊。經過治療,徐先生的各項指標向好的方向轉化且相對穩定,如今,體重已恢復至120斤,經常去廣場跳舞,遇上好天氣,還野外垂釣。湖口縣某機關的黃先生,服用“阿莫西林、慶大霉素、克拉霉素、奧美拉唑”后出現眼黃、尿黃、惡心等癥狀,輾轉幾家醫院,治療無效。轉入九江市第三人民醫院時,凝血功能20%、黃疸600,病情已進入危重狀態。沈國俊在完善檢查后,給出了“戊肝”的診斷,經過60天精心治療,黃先生康復出院。
“查房、會診、搶救,讀書、教學、科研”,醫生的生活充實而清貧,而2020年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,把身在九江市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療機構的沈國俊,推向了抗疫前線。
發揮傳染病專業特長,冒著被感染的風險,他主動到隔離病區開展診療工作,還擔任醫院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和專家診療組副組長。從人員安排到物資供應,從病區設置到后勤保障,從預檢分診到發熱門診設置,從診療規范到感染防控,從疫情監測到宣傳教育,他一件一件落實。
因為工作繁忙,也擔心傳染家人,從應急防控機制啟動,到馬祖山確診患者“清零”,沈國俊2個月沒有回家。等疫情緩解回家,他1歲的女兒拒絕摟抱。
“時勢造英雄”,當個人行為與國家命運連在了一起時,他的才能就能得到充分的施展,知識的“技術價值、經濟價值、社會價值、文化價值”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實現。
“學以致用,擔當有為,服務群眾健康”,沈國俊博士用行動實現著知識的價值,詮釋著一位傳染病醫學科技工作者的“奉獻之美”。
來源:九江新聞網